全民营养周 National Nutrition week

全民营养周▎健康饮食助力“双碳”中国

Time:2022-05-14 浏览次数:1227次 分享更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主要来自于食物。其中,植物源食品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如63%的膳食蛋白质、81%的铁和68%的锌主要来源于植物。Nature Climate Change(2018)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全球CO2水平的上升正在使水稻和小麦等主要作物的营养价值降低,进而到2050年时,全球可能会有1.3%的人口缺乏蛋白质、1.9%的人口缺乏锌,超过10亿的妇女和儿童失去大量的膳食铁来源,使他们患贫血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也就是说“大气CO2水平的上升可能会增加人类营养物质缺乏的风险”。

当前,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饮食质量更加受到重视,肉蛋奶消费比重逐年提升。但满足了我们味蕾体验和对营养物质更丰富的追求时,在碳排放上却未必绿色环保。据近日发表在The Innovation上的研究表明,经预测,到2050年中国居民动物源食品消费量将提升至2018年的159%,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到4.63亿吨CO2当量。在人们酣畅淋漓地享受舌尖上的美食时,牛羊肉及乳品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度增加将不容忽视。

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那我们如何在保持健康饮食的同时,能够让地球更健康呢?

最新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一般人群膳食八准则应该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引导和劝返那些“无肉不欢”、“大鱼大肉才算吃得好”的人们注重餐饮营养结构、保障身体健康。同时也给了我们两全其美的诀窍:“适量”—每人每天动物性食物120~200g。既满足了我们对动物性食品来源的营养物质的需求,也为实现“双碳”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

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下,人们更加关注食物的碳足迹。国内外许多企业通过在产品上增加碳标签,来直观地反映产品对气候变暖的贡献度,从而引导人们在营养健康的基础上选择低碳或零碳产品。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饮食是保障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营养健康需求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力求把握好营养刚性需求和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碳排放压力的平衡度,通过改变动物的生产模式和方式,提升碳减排技术,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来同步推动降碳减排,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撰稿:桑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审稿:郭瑞芳

编辑:李敏

校对:阿丽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