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 News letter

不爱红装爱武装,携手抗疫我们强          — 呼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抗疫纪实

Time:2020-03-02 浏览次数:1979次 分享更多:

内蒙古营养学会向战疫新冠一线的会员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年初,一场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国,让呼市疾控中心的所有人员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是中心的一个“特殊科室”,成员全部是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绰号是“红色娘子军”。

营养科的8名科员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平日工作里她们需要采集食品样品,这些样品可能是50斤的面粉也可能是5升的食用油,但无论是什么,这些看似柔弱的女同志们就像蚂蚁工兵一样,准能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把样品扛回来。体力活、脑力活她们样样出色,同事们都说她们是“红色娘子军,厉害”。

一月底,她们还没卸掉满身的疲惫就被悄无声息的疫情带到了抗疫的战斗中。她们扎起了飘逸的长发,脱掉了漂亮的外衣,换上了流调服、迷彩服、白大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们中有的去了督导组,有的去了流调组,有的去了信息组……,无论身在何处,她们都是个顶个的战斗能手。整整一个月,作为家里顶梁柱的8名娘子军没有请假、没有迟到早退、没有推脱、没有怨言,她们中有的从过年开始一直加班到现在,有的夜夜工作到凌晨,有的一直和隔离人员吃住在一起……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虽然她们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妻,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疾控人。她们的知识就是她们的战枪,疫情就是她们的战场,她们暂时放下生病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陪伴的家人和待办的事项。这时,她们英勇向前做打击病毒的战士、保卫家园的“军人”,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责任,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疾控精神。

王红霞,她是有名的“拼命三娘”,五十多岁的她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不分昼夜地投入工作中。在她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差不多”这个词,对待任何事情永远都是精益求精。此次疫情她是专家组成员,主要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此外,她还承担了技术人员培训、制定热线电话接听手册、赛罕区疾控中心督导等工作。

杨莉,她是科里最爱美的女士,也是一个“宠女狂妈”。当问她可不可以和密接隔离人员吃住在一个酒店时,她仅仅说了一句“我可以”,之后就被“隔离”在这个酒店,主要任务是督导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不断记录进出人数、了解消杀情况等工作。

王素娟,她虽然没能像她的爱人一样奋战在一线,但她第一时间申请加入接听热线工作。求助、咨询、举报、投诉,每天接到的电话五花八门,她都耐心礼貌地回复,记录、上报、反馈,她尽最大努力帮助市民。她让一个小小的电话成为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吕树芹,疫情阻击战中的一名流调队员,她的主要工作是和组里的队员核查新城区密接人员和外地返呼人员的管控情况。核对每个密接人员归哪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每个人是否下发医学隔离通知书……事无巨细,都要核对。一个月里她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新城区的各个角落。

杭静,17年前作为防控SARS干将的她又一次站到了防控新冠的战场。她们信息组承担着收集、汇总、上报我市所有旗县区新冠病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协查通报等工作。庞大的数据信息,需要反复核对、校正、分析。给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挥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依据,很多天都是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

卓然,她和丈夫都是疾控人,她还是一位哺乳期的二胎妈妈。大年初一,他们接到单位的紧急召唤,便将两个女儿托付给父母,并为6个半月的小女儿准备好了奶粉。她被安排到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流调组的总结,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她必须不厌其烦的去核对,准时将流调组的工作汇报到负责人那里是她每天最开心的事!

张慧,同样是二胎妈妈的她也任职在应急办。她的工作是汇总调度组、检验组、消杀组等11个组的工作,把繁琐的工作信息用最简短的语言归纳总结,让领导在百忙中用最少的时间了解中心的工作。一个月以来,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让她腰酸背痛,可她从不言累,默默地站好自己的这班岗。

齐晓琴,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大姐在这个时候也不甘落后,她主动到应急办请命,得知科室必须留人做日常事务,她又主动扛起了这些工作。科室人员的体温记录、物资领取、室内消毒……她一个人承担了所有,忙的不亦乐乎,她是其他人最强有力的后盾。

供稿:张慧

修稿:邵冬蕊 马宇轩

发稿:吴艳 鲁燕